改進短板,但對短板應該改進到什么程度、優勢因素應該保持在什么水平、各個因素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投入
策略等,并沒有給出答案。管理者在持續的服務提升過程當中會產生問題:“某某方面,年年都在增加投入,
究竟要提升到什么水平才夠?某某方面,客戶已經很滿意了,那我是不是可以縮減投入?”
KNAO分析通過把各服務要素分為三類,明確三類要素的意義及目前所處位置,優化資源配置的策略,確定
資源投入的邊界,解決管理者上述的問題,實現更精細地資源優化配置,讓投入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。在管
理者做下一年度的預算決策時,哪些方面需要加大資源投入,哪些方面維持即可,哪些方面要縮減投入等等
這樣的問題,可以從KANO分析得到一個量化的資源投入參考依據。
KANO模型,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(Noriaki Kano)和他的同事Fumio Takahashi 于1979年推出,
迅速得到全球性的傳播和認同。但KANO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,難以被量化判斷,所以在滿意度調研
領域經常被提及但很少被應用。